发泡剂的种类
发泡剂是制备泡沫混凝土的关键技术之一,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新拌浆体的含气量、流动性以及浇筑体的体积稳定性,并终影响硬化浆体的表观密度和强度。
泡沫混凝土的发泡原理有物理发泡和化学发泡两类。物理发泡是利用发泡剂的表面活性作用,使搅拌过程中引入的气泡不致合并溢出而消失,而化学发泡一般指利用物质的化学反应产生气体,被包裹在混凝土内部,从而形成大量孔隙。
化学发泡剂只要采用双氧水和铝粉。
物理发泡剂主要有松香类、合成类表面活性剂、蛋白类和复合型四种[4]。
(1)松香类是代发泡剂,主要包括松香皂和松香热聚物类。
(2)合成类表面活性剂是第二代发泡剂,这类发泡剂具有易起泡且发泡倍数高等优点,但存在泡壁薄、泡沫稳定性差以及对混凝土强度影响大等缺点。
(3)蛋白类是第三代发泡剂,这类发泡剂分为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两种。植物蛋白发泡剂包括茶皂素型和皂角苷型;动物蛋白发泡剂包括水解动物蹄角、水解废动物毛和水解血胶三类。
(4)复合型是第四代发泡剂,这类发泡剂不再是单一组分,而是由多种功能组分复合而成。
由于蛋白类发泡剂具有令人满意的发泡倍数以及泡沫稳定性好(可以长时间不消泡,完全消泡时间大多都长于24h)等突出优点,目前发达国家使用的发泡剂基本以蛋白类为主。国内发泡剂由于起步较晚,总体上功能偏少、稳定性差,以致所制备的泡沫混凝土制品强度较低。
近年来,国内研究者作了大量研究工作,致力于开发性能优良的发泡剂。王翠华等[5]利用牛蹄角为主要蛋白质原料,在适量Ca(OH)2和少量NaHSO3存在的条件下,合成出发泡倍数为14、稳泡时间为90min的蛋白类发泡剂。石行波等[6]利用猪蹄粉也成功制备出蛋白类发泡剂,并且采用与矿物材料发泡相结合的新型模式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不同密度(581-772)kg/m3和抗压强度(3.0-6.0) MPa的泡沫混凝土砌块。尹冰等[7]利用NaOH和人发水解,再加稀盐酸中和,制备出XK型动物蛋白发泡剂,发泡倍数达到30,稳泡时间为6h,该发泡剂性能优异。李军伟[8]研究了活性污泥蛋白类发泡剂的泡沫稳定性,这种发泡剂是近年来新研制的蛋白类发泡剂品种,它是污水处理厂用化学方法处理污水剩余污泥而得到的,具有优良的发泡性能。丁起[9]将质量浓度分别为3.5%的十二烷基钠溶液与10%的皂素溶液按3:7体积比进行复配,制备出SDS发泡剂,经测试,该复合型发泡剂比单一发泡剂的起泡能力更强,泡沫稳定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