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氮嗪_凯茵工业添加剂
二氮嗪又名降压嗪、氯噻嗪,是一种无利尿作用的噻嗪类速效降压药,常温下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分子量230.70。熔点330~331℃。溶于乙醇,微溶于丙酮、氯仿、甲醇,不溶于水,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无臭。味微苦。本品能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周围血管阻力,使血压急剧下降。降压时肾血流量保持不变,心排血量有所增加。。由5-氯-2-乙酰胺基-N-乙酰基磺酰胺经高温环合制得。
【别名】 降压嗪,氯噻嗪,氯甲噻二嗪,Hyperstat
【作用与用途】
二氮嗪为噻嗪类速效降压药,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周围血管阻力,使血压急剧下降。降压时肾血流量保持不变,心排血量有所增加。
二氮嗪为无利尿作用的噻嗪类降压药。能直接松弛小动脉平滑肌,对静脉无作用。降压作用明显、快速且持久,静脉快速推注后1分钟内见效。2~5分钟作用达高峰,作用可持续4~12小时。可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心排血量增加,使肾血流量基本保持不变,且可使血浆肾素活性增强。本品可直接抑制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外周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肝脏葡萄糖的生成,使血糖升高。
二氮嗪主要适用于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也可用于幼儿特发性低血糖症、胰岛细胞瘤引起的严重低血糖症。
也适用于高血压危象的急诊治疗,对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仍可照常使用。本品尚有抑制胰岛素分泌的作用,从而增加血糖浓度,可用于治疗幼儿特发性低血糖症或由于胰岛细胞瘤引起的严重低血糖。
【药效学】
本药为血管扩张剂。其药理作用主要是直接扩张小动脉,其次可能抑制α肾上腺素受体而引起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下降。对静脉无作用。可使心率增加,心搏量和心排出量增加。对肾血流量无明显影响。
本药还能抑制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可引起血糖升高和高尿酸血症。
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可使血压急剧下降。用药后可在5min内出现降压高峰,将血压降至正常,并可维持2~18h或更长。降压时不降低心输出量,不影响脑、肾、心的血流供应。临床用于高血压危象的控制。尚可抑制胰岛素的分泌,用于幼儿型特发性低血糖、胰岛β细胞瘤引起的严重低血糖。
【药动学】
口服后30min至1h起效,可维持作用4~5h。但本药进入血液后,90%以上很快与血浆蛋白结合:只有少部分游离的二氮嗪作用于血管,引起小动脉扩张。因此,口服降压效力较差,故采用静脉快速给药,效果较好。静注后1~5min血压下降到低水平。维持作用1~6h。二氮嗪主要以原型经肾脏排泄。
【用量与用法】
1.抢救高血压危象 快速静脉注射,每次200~400mg,于10~20秒内注完。如降压效果不理想,0.5~3小时内可重复注射1次,每日总量不超过 1 200mg,注射时将本品溶于专用溶媒内,取卧位注射。症状缓解后改用口服降压药维持。
2. 治疗低血糖症 口服:成人每日400~800mg,小儿每次1~3mg/kg,每日2~3次服用。
3. 快速静注:1次用药200~400mg 或5mg/(kg·次),取卧位在15~20s内注完。需要时可在0.5~3h内再注射1次,1日总量不超过1200mg。合用利尿剂,防止水钠潴留,降压效果更好。一般在注射本药前30~60min,注射速尿20~40mg/次。
4. 将本品溶于专用溶剂,病人卧位快速静脉注射。症状缓解后改口服降压药维持。快速静脉注射: 200~400mg/次,15~20s注完。对高血压危象,可在0.5~3h复注1次。总量不超过1200mg/d。儿童,5mg/kg。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1. 二氮嗪用药后可出现心悸、面部潮红、头痛、失眠、胸痛、恶心、呕吐、便秘、腹部不适、听觉异常、心律失常、血糖升高、血尿酸升高、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2. 可引起水钠潴留,多次反复使用可引起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如需再次用药,应在静注前30~60分钟,先缓慢静注呋喃胺酸20mg,以防引起水钠潴留。
3. 本品静脉注射时有灼烧感,应避免漏出血管外而引起局部疼痛和炎症。
4. 多次注射本品者或糖尿病患者,可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以控制血糖。
5.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肾功能不全、重症高血压及哺乳期妇女忌用。
6. 二氮嗪不宜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
7.本品不宜与其他药物及输液配伍使用。
8. 不良反应较多,故只在其他降压药无效时使用。
【剂型】 注射剂:300mg,附专用溶媒20mL;胶囊剂:50mg,100mg。
【二氮嗪中毒】
【诊断要点】
1.不良反应:
头晕、头痛、嗜睡、失眠、眼花、耳鸣、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
2. 中毒表现
(1)心肌缺血,心绞痛,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偶发急性心肌梗死。
(2)可引起水钠潴留,发生水肿,诱发充血性心功能衰竭。
(3)低血压、眩晕、休克。
(4)脑梗死,意识丧失,瘫痪,精神错乱,恐惧,焦虑。
(5)长期使用致血糖增高,甚至出现高血糖酮症酸中毒昏迷或高血糖性非酮性高渗性昏迷。
(6)长期多次使用,造成血容量扩增而致视神经乳头水肿,视力模糊,短暂性白内障。
(7)可有白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及血小板减少。
【处理原则】
1.大量用药产生中毒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
2.对症治疗,如低血压用升压药;脑梗死可改善脑供血;糖尿病酮症、非酮症昏迷,在降低血糖同时,纠正酮中毒或降低渗透压;白细胞减少可用升白细胞药物等。
以上信息由ChemicalBook的王晓楠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