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加剂在使用时应注意哪些方方面面?
通常情况下,人们将在拌合过程中以及拌制前加入混凝土中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统称为外加剂。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需要加入适量的混凝土外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掺入混凝土中的外加剂的质量一般不得大于水泥质量的5%。
混凝土外加剂的广泛应用是现代混凝土工程的首要象征。在施工中拌和物表现出来的某些质量疑问,通常和现代混凝土拌和物的粘性、触变性、剪胀性等特性有关。但影响混凝土工程质量的要素很多,大多是运用疑问。因而,在减水剂的挑选和运用上应当留意几点:
(1)用商品“代”和“等级”评估减水剂是不适宜的,因为任何商品都有利必有弊,没有好与欠好的,只要适宜与不适宜的;
(2)混凝土外加剂的用量很小,尤其是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其掺量只要水泥用量的0.2%~0.5%。其商品是通过分子规划、通过科学的技术进程出产的,原材料纯度高,只要是按规划出产的合格商品,其品质是安稳的。而水泥则有很大的差异,现在市售水泥遍及细度过细、需水量大、熟料中C3A含量大、含碱量过高或过低、SO3只按凝聚时刻优化、出厂水泥温度过高等等;
(3)矿藏掺和料和骨料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水泥和外加剂的相容性主导方面应当是水泥和混凝土。而现在这方面的基础研究非常薄弱,机理不清楚,形成方法不科学,给工程带来诸多矛盾,尤其是单纯的强度观念更形成实际混凝土质量呈现诸多疑问。一些混凝土公司不对水泥和砂石这样大宗的、首要而首要的原材料坚持自个选材的准则,却妄图用掺量很小的混凝土外加剂处理自个的大疑问,实在是本末倒置,应发起混凝土公司运用水泥厂优化后供给的复合水泥或混合材水泥;水泥公司应按混凝土公司的需求出产水泥,这才是处理疑问的根本途径。
水泥和减水剂的适应性问题
在某次混凝土拌制工作中,发现将少量减水剂掺入水泥中后,水泥硬结状态发生异常变化,几分钟后,水泥凝固速度突然变快,出现所谓的速凝现象,通过分析终确定了造成异常现象的原因:水泥中的石膏、混合材料以及矿物原料等物质不适应减水剂。鉴于以上情况,从业人员在发现混凝土掺入合格的减水剂后流动性变差或者出现速凝现象时,不能采用强行加水的施工方法,而是应当从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方面入手寻找解决对策,如此方能大程度地保障混凝土成品的质量。在复合使用不同品种外加剂的时候,必须要对其相容性予以高度关注,防止混凝土的性能受到不利影响,比如混凝土发生过度缓凝、假凝或者速凝的现象、达不到要求的塌落度以及导致较差的粘聚性、保水性、流动性等。
因此,在正式使用之前必须要做好相应的混凝土外加剂相容性试验,确保其满足相应的要求之后才能够正式投入使用。
在混凝土外加剂运用进程中应留意的几个首要疑问:
(1)预拌混凝土公司是连续出产,且砂石品质有动摇、工程对混凝土和易性及强度等级请求也不同,导致出产配合比和外加剂掺量需及时调整,故应选用固含量(减水组分)10%~12%摆布的聚羧酸系外加剂,便利管控;
(2)新投入出产运用的外加剂有必要事前进行与水泥相容性、混凝土和易性和强度的实验,并验证契合混凝土出产质量请求;
(3)因为萘系和聚羧酸系减水剂都添加了功能性的缓凝、引气组分,其相互之间有溶解均匀性疑问,并随时刻和温度发作分层、聚会、发酵等景象。这会对混凝土和易性及强度发生严重影响,故出场超越1个月未运用的外加剂有必要进行相关实验验证;
(4)出产时拌和时刻的挑选要适宜,尤其在低温或冬天施工时,应延伸拌和时刻;
(5)预拌混凝土在运输进程中应留意保持混凝土的匀质性,防止分层,同时留意初凝时刻延缓,坍落度丢失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