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聚氨酯基本原料的发展情况
聚氨酯工业常用、用量大的原料主要有二异氰酸酯(TDI)、二甲烷二异氰酸酯(MDI)、PAPI(原料行业常将MDI和PAPI统称为MDI)和聚醚多元醇。MDI和TDI是PU产品的关键原料。
1、全球TDI的生产情况:
TDI是制造聚氨酯的基本原料之一。
生产TDI的方法主要有光气法和非光气法两种。目前,国际上拥有TDI自主知识产权制造技术的只有巴斯夫、拜耳、三井武田、陶氏化学等少数公司。从TDI制造的工艺技术上看,主要分为两条工艺路线:一是以瑞典、美国杜邦技术为主的传统工艺;二是以德国巴斯夫技术为代表的改进型工艺。
两种工艺的比较而言,巴斯夫工艺采用透平式搅拌器高速搅拌负压吸氢技术,使用乙醇作溶剂,用镍催化剂催化加氢,合成TDA,优点是反应均匀、催化剂分离工艺简捷、催化剂损耗低,缺点是反应器搅拌装置机封容易损坏、材料质量要求高;在光气化合成TDI阶段,采用高沸点溶剂间二甲酸二乙酯(DEIP)、喷射塔式两步反应工艺,优点是混合均匀、反应完全、副产物少、产品纯度高,缺点是DEIP溶剂在反应过程中将与光气发生副反应,消耗较大,而且生产的副产物随溶剂返回反应系统,容易造成反应系统堵塞。杜邦工艺采用大功率、大流量循环泵逆向喷淋吸氢,使用钯碳催化剂催化加氢合成TDA,优点是反应不使用溶剂,缺点是能耗高、催化剂分离工艺烦琐、催化剂损耗大;光气化阶段采用的是邻二氯的一步法生产工艺,优点是工艺流程相对简化、溶剂消耗低、不发生副反应,缺点是一步法反应收率低、原材料消耗较大、容易造成TDI成本高。
2008年全球有30多家企业的40多套装置在生产TDI,总生产能力为200万吨/年左右。主要的国外生产商有:陶氏化学、拜耳公司、巴斯夫公司、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日本聚氨酯工业公司、韩国KFC和OCI公司等。
2010年全球TDI供略大于求。由于欧美地区TDI下游需求略有放缓,加上环保方面的限制,导致欧美地区的TDI产能近几年不断减少,逐渐将生产及销售向亚洲地区转移。近几年TDI的新增产能都集中在亚洲地区,亚洲地区的供应量及市场份额也随之逐年增加。2010年,全球TDI实际有效产能总计220万吨左右,新增产能15万吨均为我国新建装置。2011年及以后全球(特别是国内)TDI扩张迅速,国内新增的TDI产能包括拜耳(上海)增加25万吨,沧州大化10万吨/年TDI一期装置预计2012年上半年建成投产,烟台巨力5万吨/年TDI预计2011年底建成投产。另外,蓝星集团、福州二化、延长石化等多家企业也计划新建或扩建TDI项目。预计到2015年国内TDI生产能力将达到200万吨/年。
2、全球MDI的生产情况:
通常所说的MDI是纯MDI、聚合MDI(含有一定比例纯MDI与多基多异氰酸酯的混合物)等的总称。在通常情况下,MDI母液经过精馏之后得到的产品中,纯MDI和聚合MDI的比例在3/7~4/6的范围。MDI的生产分为粗MDI生产和MDI精制两部分。粗MDI的生产以光气、胺等为原料,采用光气化生产工艺。由于光气的毒性较大,粗MDI的生产复杂,安全措施要求严格。MDI精制装置是以粗MDI为原料,经过连续精馏和后处理,得到不同牌号的纯MDI和聚合MDI产品,工艺相对简单。
目前全球只有巴斯夫、拜耳、亨斯迈、陶氏化学四大跨国公司和中国烟台万华聚氨酯有限公司掌握MDI制造技术。MDI生产已有40多年历史,至今生产及消费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各地区MDI的产能及需求见上述表1-4和表1-5。
脂肪族(含脂环族)二异氰酸酯简称ADI,目前全世界90%以上ADI工业化生产仍采用光气法,主要品种包括HDI、IPDI、二环己基甲烷、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12MDI)、四甲基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TMXDI)、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等。目前全球ADI产能为25万吨/年左右,其中HDI、IPDI和H12MDI的产量占全球ADI产量的85%。目前世界上生产ADI的企业,主要在西欧、北美和日本,包括德国赢创德固萨、巴斯夫和拜耳,瑞典帕斯托(法国罗地亚)、日本旭化成等企业。